罗映球美术馆
罗映球美术馆

罗映球简介

2022-08-26

  罗映球,一位中国坚持木刻实践最长时间的艺术家,一位中国绝版套色木刻的最先实践者,一位创作了木刻长卷的世界之最、留下版画作品数量最多的中国艺术家,他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、是新兴版画第三条艺术路径的典型代表、是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称号的获得者。2013年在罗映球百年诞辰之际,国家为表彰其在20世纪中国美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,在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了“铁笔如椽——罗映球版画艺术展”举行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,出版了专著,展览列入20世纪中国美术收藏奖励专项计划,同时列入2013年中国美术馆的重点展览项目,国家为其在中国美术馆网页上建立了“铁笔如椽——罗映球版画艺术展”永久性在线展览。


image.png

 

image.png

 

  203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,50幅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,53幅作品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,还有众多作品被各大美术馆、博物馆等中外机构收藏。


image.png

《山区新平原》1975年(中国美术馆藏、广东美术馆藏)


image.png

《思乡曲》 1988年 (中国美术馆藏)


  罗映球(1914--2006),广东兴宁人。1936年投身于新兴版画运动,在报刊发表木刻作品,表达劳苦大众的诉求,抨击社会的黑暗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参加兴宁抗敌后援会,绘制国难地图和抗日漫画、壁画。先后两度举办联展与个展,展出抗日漫画与木刻以及国画。四十年代初,曾在国民革命军部队里搞木刻,宣传抗日。参与编辑多种木刻刊物和选集,出版《旅途拾零》等4册木刻选集。


image.png

《骨肉流离道路中》 1936年(中国美术馆藏)


  和平时期,罗映球一边教书育人,一边继续版画创作,其作品进入成熟期和高峰期,大量作品在报刊发表,参加各级展览及送出国展出。举办个人展览多次。出版有《罗映球版画选集》、《罗映球美术作品选》、《罗映球画集》。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版画家协会评选的新兴版画贡献奖称号。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、梅州市文联副主席、梅州画院顾问、兴宁市文联荣誉主席、清桢版画会会长。


image.png

清桢版画会的同仁  左起:陈诚谋、萧希正、钟钢城、陈其伟、罗映球、曾均华、刘可为 1990年
       

 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叶就参与新兴木刻运动的艺术家,罗映球的早期作品以直面人生,直面社会为指归。他们用木刻艺术,表现人民疾苦,激发抗日斗志,呼唤社会觉醒,争取民主权利。

  进入新的社会,罗映球对新的生活抱极大的热忱,与大多数历旧入新的画家一样,对新意识形态满怀信心,以积极乐观的眼光看待所有事物,吟唱着一曲曲的新世界阳光灿烂的田园牧歌。罗映球身居粤东农村,固守家园,不求闻达,以惊人的毅力,长期致力于版画表现家乡的人民生活,进行着版画民族化乡土化的实践,形成他鲜明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乡土版画风格。


image.png

《不误农时》1959年(中国美术馆藏、广东美术馆藏)


  罗映球是一个至死都在惦记画画的纯真执着的画家,九十三年漫长的人生岁月,跨越七十多年的绘画生涯,他的一生好像就是为绘画准备的。从1936年发表第一张木刻作品到临终前几个月才放下刻刀,几乎可以说,他不是中国新兴版画最早一批拿起刻刀的木刻家,却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殿后战士之一,也是木刻实践最为长久的中国艺术家。一生淡泊名利,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,教好书、育好人、对绘画孜孜以求,从容而安详,沉毅而长久,默默地雕刻着他的悠长的艺术人生时光,创造了版画史上的多个之最。


image.png

《新茶场》2002年


  罗映球自1936年在上海《大公报》上发表第一张木刻作品,一直到逝世的2006年,70余载始终坚持创作,逝世前两个月仍操刀向木,见证并亲历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,是我国版画艺术生涯最长的画家之一。

 

Copyright © 2022- 罗映球美术馆  
备案号:苏ICP备2021xxxx00号